防汛抗旱云平台:数字化时代的智慧水利新标杆(PPT)

2025年04月03日 | kaiyun官网登录

点击:1

  • 产品概述

  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新技术提升效率、优化管理。水利行业也不例外,尤其是在防汛抗旱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。湖南省防汛抗旱云平台的建设,正是这一趋势下的典范之作。本文将带您进一步探索这一平台的核心理念、技术架构及其带来的巨大变革。

  随着国务院“互联网+”战略的推进,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蒸蒸日上,技术创新日新月异。湖南省防汛抗旱办公室(以下简称“湖南防办”)决定依托这些新技术,探索防汛抗旱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新方向,建设湖南省防汛抗旱云平台系统。

  自2015年起,全国以湖南、安徽、河南三个省份为试点,投入预算资金,推进省级数据同步共享系统建设。湖南省作为试点之一,已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,但面对日益复杂的防汛抗旱需求,仍需逐步提升信息化水平。

  湖南省防汛抗旱云平台采用“云平台+微应用”的设计理念,旨在整合防汛抗旱各方面的信息资源,强化协作单位之间、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高效利用,形成基于海量信息、智能整合和智慧协同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。

  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建成“一库、一图、一平台”,全方面提升防汛抗旱的管理和服务水平。

  :建设湖南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五级统一标准的防汛抗旱大数据库,解决数据不标准、共享难、备份难等问题。

  :建设全省统一的防汛抗旱地理信息系统,解决地理信息更新问题,减少重复投资,实现软件复用。

  :建设全省统一的大数据应用平台,整合防办已有的业务系统,满足全省所有防汛人员同时在云平台办公。

  项目采购了两台浪潮TS860八路服务器、浪潮AS18000集群高端存储,采用48台虚拟机搭建了集群环境。平台支持10000人同时在线人并发操作,存储空间达40T,涵盖调查评价、水利普查、视频图像、实时水雨情等超过9T的数据量。

  数据整合是平台建设的核心环节。平台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标准,对县市区和水文、气象、国土等部门提供的数据来进行清洗、转换,确保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。同时,平台还建立了安全认证授权机制,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专业性。

  平台支持快速开发各类微应用,满足防汛抗旱的多样化需求。例如,县级山洪预警平台、短信平台、舆情信息监控、测站监视、视频监控等,均通过微应用形式实现。

  未来,平台将实现PC端与移动端的无缝互动,提高信息沟通的多样化、及时化和高效化。

  利用无人气象飞机装载遥感设备,实时监测温度、湿度、气压等气象参数,为灾情处置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

  平台将提供分布式应用模型系统开发接口,省、市、县用户都能够根据实际业务需求,开发建设相关微应用模块,并统一纳入云平台,实现数据资源共享。

  通过平台实现省、市、县调人、调物、调水方案的辅助管理,提升防汛抗旱的决策效率。

  湖南省水利厅与浪潮集团、湖南高校共同建立水利大数据产业园,推动水利大数据的深度应用。

  湖南省防汛抗旱云平台的建设,不仅是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典范,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通过“云平台+微应用”的模式,平台实现了数据的高效整合与共享,提升了防汛抗旱的管理和服务水平,为未来的智慧水利奠定了坚实基础。